世界帕金森病日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起动困难、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博士1817年首次描述,称为“震颤麻痹”,为纪念James Parkinson博士,称该病为帕金森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有200年。
在中国,每100名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2名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全国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而且以每年10万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中国将有800万帕金森病患者,占全世界该病患的一半以上。
帕金森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那么,帕金森病的高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帕金森病患者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和康复呢?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有幸请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来为我们详尽解密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症。
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什么?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明了,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老年化有关。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落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显著减少,而乙酰胆碱含量无变化,则相对增多,两者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帕金森病。
帕金森的症状有哪些?
1、“搓药丸”
(60%~70%)
帕金森病的初始症状以震颤最多,多为“搓药丸”样,波及拇指和食指,静止时存在,情绪激动、疲劳、紧张、焦虑时加重,入睡时停止,意向性动作时减轻。
2、“慌张步”
(12%)
步行障碍,行走时为“小碎步”,起步困难,但一迈步即前冲,不能立即停步、转弯困难。
3、“齿轮样”
(10%)
帕金森患者会出现肌强直,主要影响躯干和肢体近端(上臂和大腿)的肌肉,在病变早期即可出现,是肌张力增高的结果,当肢体被动运动时表现为“齿轮”样或“棘轮”状。
4、“面具脸”
(<10%)
患者会出现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写字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自主性运动减少,面部表情缺失,或眨眼减少导致凝视状态。
帕金森的治疗
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是我国近八成的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的重要原因,进而导致病势日渐沉重。在现代医学的介入和干预下,帕金森病患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和控制症状,更能大幅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发病后1-3年内便开始积极治疗的帕金森病人,在工作能力、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
若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应从五个方面入手,积极治疗:
一、心理疏导
很多帕金森病人伴发抑郁,亲友一定要积极疏导,给予温暖的关爱,不要因为病人动作迟缓就大声呵斥。
二、药物治疗
可以适量服用增加脑内多巴胺的药物,从而减轻黑质、纹状体的过度活动,控制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但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情发展。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三、手术治疗
目前,“磁共振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和“脑起搏器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两种主要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刘伟钦主任介绍说,“磁共振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其治疗机制在于PD病患者内苍白球(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和丘脑底核(STN)过度兴奋及输出,手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精准定位上述核团并减少其过度输出,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术具有微创性、痛苦小、愈合时间缩短,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术的脑出血风险,术后加以少量药物辅助治疗,可以很好控制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而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在欧美各国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研究报告也证明其疗效显著,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在过去近二十年间,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目前,脑起搏器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四、康复治疗
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较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中药或针灸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晚期卧床者应每日做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
五、饮食清淡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少盐,多喝水,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
总之,帕金森病虽然顶着“杀手”头衔,但它本身不会缩短寿命,死亡是由于运动不能引起的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心血管、脑血管病等)造成的。这个“杀手”并不可怕,一定要坚持长期配合,终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