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医讯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调控)专病门诊

2025-03-14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日趋增高。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近日,我院专门开设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调控)专病门诊,由神经外二科主任徐侃领衔,依托医院脑专科特色资源优势,为患者实行一对一病情诊断,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

  以帕金森病为例,它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者人数不断攀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帕金森病的基层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指出,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需要尽早诊断、及时干预,对改善生命质量和预后十分关键。由于不同帕金森病患者对治疗的需求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对治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基层医生结合临床经验,给予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门开设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调控)专病门诊。

  门诊由神经外二科主任徐侃领衔,依托医院脑专科特色资源优势,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为患者实行一对一病情诊断,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从诊断、神经调控治疗到康复指导的全流程健康服务。

▲ 工作中的徐侃主任

  专病门诊以神经调控治疗为特色,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主要包括:

  1、帕金森病: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将电极植入大脑特定核团(如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底核等),发放电刺激,调控异常的神经环路,从而针对性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及药物副作用。“

  2、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DBS治疗特发性震颤,通常将电极植入丘脑腹中间核,能够显著减轻肢体的震颤,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书写、进食等动作的稳定性。

  3、肌张力障碍:包括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痉性斜颈、梅杰综合征等),DBS 可针对苍白球内侧部等靶点进行刺激,调节神经信号传递,改善肌肉不自主收缩和异常姿势。

  神经调控还可作为各种病因引起的昏迷患者促醒和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脑深部电刺激(DBS):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电极植入到大脑特定的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在维持大脑的觉醒和意识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电极植入后,通过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调节这些核团的神经活动,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环路的重塑,有可能促使昏迷患者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2、脊髓电刺激(SCS):是将电极放置在脊髓的硬膜外腔,刺激脊髓后柱。这种刺激可以激活脊髓上传的神经通路,调节脑干网状结构的兴奋性,进而影响大脑的觉醒系统。同时,SCS 还可一定程度改善脑血流和代谢,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有助于昏迷患者意识的恢复。

  (文章部分来源: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帕金森病的基层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专家共识、原发性震颤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肌张力障碍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上一篇:骨科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