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感谢信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医患同心协力的抗病史,共同与病魔抗争,并温暖着彼此。虽然它只是一封简单的感谢信,但却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爱,不仅是患者、家属及其同学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也是对蓝十字医护人员的认可与称赞。
获病患同班同学一致称赞
这是一封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一九七七级学生的感谢信,究竟是怎样的医患情深,会让班级同学如此郑重地一起表达真诚谢意呢?(现附感谢信原文)
感 谢 信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长及负责人:
我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一九七七级学生,全班21位同学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现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毕业离开上海已有40年了,但对上海怀着深厚的感情。
今年春节前夕,我们班的同学傅先生(化名)独自一人从外省来到上海,故地重游,探望老同学和老朋友。1月21日却不幸突发脑出血,倒在一家商场内不省人事,被好心的上海市民拨打120电话呼叫来救护车,即刻送入就近的上海市某医院,经过抢救后送入重症监护ICU,住院数月后,生命虽然保住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侧上下肢瘫痪、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肌肉萎缩等,这些后遗症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傅先生的生命安全。
为了使傅先生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经朋友介绍推荐,我们决定把傅先生送到贵院,并由知名脑科专家姚金荣副主任医师对傅先生进行康复治疗。
傅先生今年66岁,退休前是某省卫生厅干部。傅先生的家人远在外省,他在上海举目无亲,在从上海市某医院转入贵院时,全程得到姚金荣主任的热情帮助。考虑到傅先生的身份及家庭经济情况,姚金荣主任用急救车将傅先生接护入院,并做出“一病人一护工”的护理安排,予以悉心照料。
我们从之前医院出院病史报告中获悉,傅先生已卧床数月,大、小脑损伤严重,如果后续治疗跟不上,前期所有的治疗将会功亏一篑。针对傅先生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姚金荣主任为其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科学康复,精准施策。为了增加患者的营养,姚主任每天在家里制作鸡蛋、牛奶高蛋白营养液,送到患者床边,让护士为傅同学注入胃管。
为了帮助傅先生改善肌体功能,循序渐进地对他进行坐立、站立训练,以增强他的身体适应能力和体能耐力,以便让傅先生早日实现回家的心愿。在姚金荣主任的精心指导和康复治疗师及病区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傅先生的康复很有成效,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姚主任还常常将患者康复治疗的视频转发给我们及其家属,以便我们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姚金荣主任和蔼谦虚,待人诚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同班同学傅先生虽不是他的亲人,但他对傅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胜过亲人!从姚金荣主任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医学专家的精神风貌,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宽阔胸怀和上海人民对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我们上外的同学们几乎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衷心感谢贵院姚金荣主任及蓝十字医护人员给予傅先生的精心治疗和人道主义帮助!
此致
敬礼!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一九七七级学生
2020年6月26日
▲ 上外阿拉伯语专业七七级师生合影(后排右一为傅先生)
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姚金荣主任对此讲到:“当我收到患者班级同学们这封情意满满的感谢信,心里暖暖的,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治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也是我竭尽所能的最终目的,也才会不负患者与家属的信任”。
远在他乡突发脑出血,为更好医治慕名就诊蓝十字
今年一月中旬,远住外省的66岁傅先生,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旅游,原打算和上海的朋友、同学聚聚,顺便看看分别已久的母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名:上海外国语学院,简称:上外),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却于1月21日倒在了一家商场里不省人事,一旁的好心人拨打120电话叫来了急救车,把傅先生就近送到上海某院进行救治,一查竟是脑出血,情况非常危急,最终虽保住了生命,但其大小脑损伤严重,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果后续治疗跟不上,他的病情可能还会再次加重。
▲ 同班同学43年返母校留念
“在得知傅先生脑出血的事情后,我们同班同学们都很着急,随时关注他的病情变化,并各尽所能地帮助他。当时傅先生除了严重的后遗症,还有一个棘手问题让同学们很犯愁,因为他在上海举目无亲;真是祸不单行,今年春节前刚巧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在神州大地蔓延,全国都在采取隔离措施阻断疫情蔓延。他远在外省的妻子不能临床照顾,同时21岁的儿子也忙于工作,都不方便来探视和照料。” 傅先生在上海的同学黄女士如此回忆道。
为了让傅先生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同时也让其家人放心,黄女士表示,随后他们动员所有联系得上的上外同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朋友推荐他们找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当时考虑到蓝十字是一家治疗与康复为一体的脑病专科医院,不仅硬件设施齐全,脑科专家团队更是专业,这些都让他们很放心。
最终,经过与傅先生家属商量,决定把傅先生转送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由知名康复专家姚金荣主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随后,姚金荣主任亲自为傅先生安排好所有入院相关事宜,并于4月14日,安排急救车将傅先生接护入院,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并发症严重时刻威胁他的生命,蓝十字为其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当时,患者傅先生是吸着氧气进来的,意识也没完全恢复,神志处于嗜睡的状态,不能言语、神情呆滞,只能偏瘫在床;其左侧上下肢偏瘫,肢体肌力仅为1级,肌张力也比较高,已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同时他还存在吞咽障碍与认知障碍,这些并发症时刻都在威胁着他的生命。”对于傅先生刚入院时的情况,姚金荣主任回顾到。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并根据其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一方面针对其脑出血的情况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抗感染、补液等对症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邀请康复科专家、中医科专家分别进行会诊,并给予相应辅助治疗。
▲ 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姚主任亲自督导康复训练
尤其是康复科主任姚金荣,对傅先生的治疗更是专业精心,为其制定了完善的康复方案:为了改善其关节活动度,防治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加重,为患者制定了肩关节、膝关节及小关节的松动训练;并着重针对患者左侧偏瘫肢体情况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为了增强患者体能耐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及增强腰背肌力的平衡运动训练以及下肢负重能力训练;还对其进行了言语及认知训练,以改善其言语与认知能力。
“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人身边”是患者傅先生和家人最大的心愿。但患者身体体能耐力还不够,不足以支撑其坐飞机或高铁长途跋涉,为此,姚金荣主任除了亲自督导患者康复训练,加强其体能耐力、肢体肌力训练,还自掏腰包买来牛奶、鸡蛋等,亲手为其配制营养液,增加其身体营养。
精心医治与暖心护理,只为早日实现他回家的心愿
姚金荣主任像亲人一样的照顾着傅先生,为了增加患者的营养,他竟然自费购买草鸡蛋和鲜牛奶。每天晚上他都会先煮熟三个鸡蛋,第二天早上再把这三个熟鸡蛋剥开来,分成三个鸡蛋白和一个鸡蛋黄,外加一袋鲜牛奶,并用粉碎机粉碎搅拌均匀后配制成一瓶营养液,再密封后装入保温保鲜袋里。每天清晨从位于虹口区的上外公寓居住地坐地铁经1个半小时的车程,赶到闵行区七宝的工作单位蓝十字脑科医院,让护士舒缓注入傅先生的胃管,让他慢慢吸收。就这样,姚主任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
在姚金荣主任和蓝十字医护人员两个多月的精心医治和暖心护理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不但可以自主呼吸,人也完全清醒了,言语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并可以说一些简单词句,其右侧肢体恢复正常,左侧偏瘫肢体功能也有所改善。对此,照顾患者的护工介绍说:“刚来医院时患者情况很差,只能偏瘫在床,但现在的他不仅可以坐起来,还可进行站立训练,现在一次站20分钟也不喊累的;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高兴的时候还会哼几句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右脚还有节奏地踩着拍子。”
▲ 精心医治与暖心护理,使傅先生病情逐渐好转
现在,患者傅先生可以通过微信视频与儿子沟通互动,当他儿子看到父亲居然能够意识清醒,坐起来,进行站立训练,还能和自己简单对话,高兴得喜出望外道:“父亲能恢复得如此之好,这得益于蓝十字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与暖心护理,尤其是姚金荣主任,他居然像亲人一样地照顾着我父亲,并且是如此细致入微,在恢复一段时间就可以实现父亲回家的心愿了,这让我们家人无比感动!”
看着傅同学病情逐渐好转,他同班同学们都非常感动,不仅写了一封感谢信,还送来了锦旗,以表示对蓝十字医护人员,尤其是姚金荣主任的感谢。随后傅先生远在外省的儿子为表示感谢,更是特地在网上定制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快递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科姚金荣主任的手中。
蓝十字还有一大批像姚金荣主任这样仁心仁术的医护人员,他们救死扶伤的无私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作为新希望集团的一员,这也体现出根植大地的新希望文化金字塔——“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我们崇尚根植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信念”,“我们信奉命追求卓越、专业专注的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