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17年前抗击SARS更严峻的防控疫情阻击战。
而小小的口罩,在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中似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内心的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智与愚,光与暗......
第一个启动消毒清洁程序
▲ 每个角落都要清洁消毒
大年三十一大早,接到医院办公室关于暂停春节长假通知开始,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科从主任姚金荣,到张雁到技师,治疗师等等就开始了“连轴转”的防疫阻击战。
冯红红第一时间就把回婆婆家的机票给退了。还有很多像冯红红一样的年轻技师,几乎都退了回老家的机票、车票等第二天继续上班,坚守工作岗位,因为他们知道,病患需要他们,医院需要他们。
张雁,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科技师主管,原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技师长,经历过88年甲肝疫情、2003年SARS疫情的她,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颇有信心。是她,在医院最早启动了下班后全面消毒的行动,让康复科7个小组每天轮换清洁消毒康复大厅及每一个角落、康复器材和用具等。至今,当你走进康复大厅,地板被擦洗得整洁铮亮,加上康复器械的清洁程度让人耳目一新。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康复科荣获公司2019年度优质服务示范科室,这项荣誉的获得委实不容易。因为,康复科是医院科室员工最多,平均年龄最年轻的科室,平时的工作就比较繁重,加上这次疫情爆发又来得如此突然,疫情凶险程度又如此严峻。可是春节期间,康复科坚守岗位的员工们却毫无怨言。
▲ 康复科刚刚获得的荣誉
▲ 第一个启动消毒程序的科室
病患家属捐赠300个口罩
春节期间,由于医院关于“谢绝探视”及“暂缓收治平诊患者”(除有特殊病患急需医治外)的规定一出,康复科承担起整个医院内住院病患的康复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就是在如此“萧条”的环境下,在技师相对减少10%的基础上,康复科居然能做到保持每天平均近半百人次的康复治疗,而且还让病患及其家属满意和感动。
有一个张姓脑梗病患需要康复治疗,他身高马大1米8左右,而为他治疗的技师叫梁明捷,才1米5出头,居然小个子大能量,在她的悉心推拿下,张姓患者康复很好,家属表示感谢,春节前特意送来锦旗和200元钱红包给她,她几次婉拒可家属执意要她收下,她只好暂时收下并上缴。
又有一位王姓脑梗病患,由胡雨婷技师为她康复治疗,恢复效果比较理想。大年三十,病患丈夫为表示感谢,特意用老黄历的日历纸包了1000元现金卷成一个很小的红包要胡技师一定收下,在几次三番被婉拒后还是执意要她收下,胡技师实再是婉拒不掉后只好上缴。
以往,楼上的病患要到二楼康复大厅做运动锻炼,都是由护工帮忙扶上扶下。而这次疫情的阻断措施,使得医院护工短缺,这份繁重的工作就落在了年轻技师们的肩膀上。而这些“小孩”以往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时候,他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是他们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这份重担。
▲ 冯红红抱病患做康复锻炼
在这个紧要关头,医院口罩短缺,大家都省着用,“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此时,有一位韩国籍病患的女儿获悉此情况后,二话没说,从韩国寄来6盒总计300个KF94医用口罩特意送到康复科康复大厅来。这就是康复科平时累积的“善与德”的回报。
▲ 正月初六收到从韩国寄来的300个口罩
如何处置这300个口罩?
面对这300个从韩国空运来的“战略物资”,张雁既高兴又发愁了。高兴的是感受到了病患满意与感动,犯愁的是如何处置这批急需物品呢?要知道,在当下,这批口罩也是他们自己都急需要用的呀,疫情爆发期间,他们要么把一次性的口罩经消毒处理后再次使用,要么自己高价购买代用品来解决。
当她与姚主任商量,可否全部上缴给医院,让医院给最需要这批口罩的医护人员时,万万没有想到,姚主任全力支持;当张雁主管把这个决定告诉给所有在场的康复科技师、治疗师等时,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毫无私心、眼睛都不眨一眨,一致同意上缴给医院统一调配。
▲ 姚主任和张雁平时用的口罩
说到此,张雁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不无激动地说:”这些毫无疫情经历的孩子,在如此凶险的疫情面前居然表现出这样的自觉,这样的能理解和顾全大局,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小小的口罩看似很不起眼,关键时刻却能折射出内心......
昔日,那个被鼠疫肆虐的欧洲小村庄,村民们的行动至今令人深思。
而今疫情凶险的背景下,这小小的口罩引发的故事又一次给世人什么启示呢?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但是,这恰恰折射出爱之永恒,感恩与真诚,道义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