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么拼命握紧拳头,双手仍不断颤抖甩动,曾撑起过一个家的五指,如今却握不住一个杯子——帕金森疾病(简称PD,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的运动障碍类疾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化类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便秘、抑郁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
药物治疗有“蜜月期”
帕金森病随着病程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明确指出,帕金森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其中,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
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最常用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该类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一般来讲,左旋多巴的“蜜月期”为5年左右,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而副作用逐渐显现。
左旋多巴与异动症难脱干系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表示,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强调科学规范用药,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在病情加重时不及时就医,而是擅自调整剂量和换药。“听别人说这种药有效就去试,那种药好就去加。服药时间不规律,不管用药间隔时间、用药剂量,只要自己状态好就行。这样会大大缩短药物‘蜜月期’,并因药物副作用而产生并发症。”刘伟钦主任如是说道。
在各类并发症中,异动症较为常见,这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异常动作。发作时,患者头部、躯干、肢体、口下颌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如歪嘴皱眉、甩手跺脚、扭头摆腰等,这种现象有时会持续数小时,让患者精疲力竭,非常痛苦。
有学者曾对左旋多巴剂量与帕金森病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将伴发异动症的41例患者作为异动组,不伴异动症患者101例作为非异动组。研究结果显示,异动组病程、服用药物时间明显高于非异动组。异动组左旋多巴累积剂量和峰日剂量明显高于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注: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常用于数据挖掘,疾病自动诊断,经济预测等领域)显示,左旋多巴累积剂量和峰日剂量与帕金森病异动症风险均具有相关性。【2】
DBS术后 不安分的腿“听话”了今年73岁的马女士(化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已超过10年。近期,由于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不理想,患者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行走不稳等症状较前加重。在家属陪同下,马女士于7月下旬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随着服药剂量和频次不断加码,马女士的右侧下肢已出现明显的异动症状,时而左右乱晃,时而用力踩跺地面,完全不受控制,这让上了年纪的患者感到非常劳累。
▲刘伟钦主任为患者进行手术
鉴于患者症状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审慎评估讨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团队认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在告知手术风险并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对马女士实施了丘脑底核电极刺激器置入(DBS)手术。
经过一个月的术后恢复,患者进行了首次DBS程控开机。专业技术人员耐心对刺激参数进行调试后,马女士原本“不听话”的右腿“安分”了,能够不靠搀扶而平稳站立,行走自如。
刘伟钦主任介绍,DBS手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电子药物治病的作用。
当帕金森病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而副作用开始显现时,DBS手术就成为药物治疗后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改善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
小贴士
为进一步减轻帕金森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18年4月1日起,脑起搏器(DBS)正式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本市参保人员安装脑起搏器实行定额支付。其中,单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3万元、双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5万元。
参考文献:
【1】科普中国
【2】左旋多巴剂量与帕金森病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刘亘梁 陈慧敏 张美美 王东旭 冯涛;《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