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何怡发:在艰难和感动中,我选择不懈坚持

2019-06-12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现状:

  ◆ 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很重,在我国占到13%,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排在第三位。

  ◆ 正规规培的精神专科医生数量不足。

  ◆ 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率不高。

  ◆ 急需大量高质量人才。

  ——陆林院士于2018年9月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大会上的演讲。

  ▲《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吕楠拍摄于1989-1990年间(图片来自网络)

▲ 同名电影荣获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较佳影片、较佳男主角、较佳女主角、较佳导演、较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对于精神科医生的认识,大家还停留在影视剧所呈现的桥段里,他们特有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变得理性而冷静。但现实中的精神科医生,他们却有着一颗温暖而柔软的心,而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精神科特需专家何怡发主任,正是这样温暖而专业的一名精神科医生。

  ▲ 正在认真书写患者病历的何主任

  在他眼中,每一个精神障碍患者都是折翼的天使,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他们更需要关爱与理解。何怡发主任说:“在艰难和感动中,我选择不懈坚持,作为心灵的治疗师,再给予患者专业治疗的同时,还要付出更多的爱与支持,关心、鼓励和引导他们,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霾,重燃生活的希望。” 

不仅挽救了一名患者,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何怡发主任在精神科领域已深耕细作了四十余年,他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曾诊治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他说精神科医生治好的不单单是一名患者,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何主任!帮帮我的孩子吧,他今年才16岁……”,一位慕名而来的患者母亲对何主任请求道!原来顾女士(化名)儿子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总是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校也不肯去了。在与患者交谈时,何主任发现他情绪低落,起初什么也不肯说,在何主任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他才慢慢开口。原来患者从小生活在父母吵架的环境里,他们经常指责、谩骂他,久而久之他变得缺乏自信、自卑少语;在学校表现为不合群,同学有时还会欺负嘲笑他,因此他慢慢出现了抑郁、甚至厌世的情绪。

  何主任对患者进行了仔细的精神检查,并结合其病史、心理量表测评结果及相关检查,诊断患者为抑郁症。之后通过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与同学的关系较前融洽,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家庭心理干预,父母关系也有所改善,他们改变了对患者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从而使其不良的家庭环境得到了改善。

  ▲ 2000年5月参加上海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临床应用高级讲习班(第五排右一)

  据何主任介绍,像这样经过科学、规范治疗后,恢复心理健康的患者很多,但仍有许多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最终选择了轻生,这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会对孩子、爱人、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还会遭受他人的嘲笑与歧视,因此对于精神疾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对患者和家庭的伤害降到最低。

与患者的沟通,是精神疾病诊治的一大难题

  精神疾病与一般躯体疾病在诊断上有很大的区别,何主任解说,一般躯体疾病通过相关的检查是可以明确病因的,例如有胆囊疾病的患者,通过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然后对因治疗即可。但精神疾病的诊断却没那么简单,与患者的沟通和对其细微的观察是其诊治的主要依据,再结合其病史、心理量表测评结果及辅助检查,做出最后的诊断。

  “与患者的沟通”,是精神疾病诊治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精神疾病诊治的一大难点!如果患者配合,医生就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真实信息,分析找出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明确诊断,这对疾病的诊治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患者不配合,一言不发,医生就无法了解其真实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治,就会延误治疗,严重者还会轻生,从而造成家庭悲剧。

  ▲ 何怡发主任对患者进行仔细会诊

  最近一次神经外科会诊,何主任就碰到了一位不配合的患者。该患者之前说话正常,但最近两天患者却突然不说话了,处于箴默状态,据家属反映患者是和家里人发生了矛盾才这样的。何主任尝试与患者沟通,但患者不肯开口,鉴于患者这种情况,只能是用药改善其箴默不语症状,待该症状改善后再做进一步精神检查,明确诊断,对因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只有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把自己的真实情况都告诉医生,医生的诊疗才会更准确,治疗才会更有效,患者才能早日康复。

一个存在偏见和不被理解的学科——精神科

  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是随处可见的,何主任说,在他参加过的公益与健康信息服务活动中,每次大家看见“精神科咨询”这几个字都望而却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主动咨询。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主要源于对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与认识不够,其实精神疾病患者如果能及早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时打败患者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歧视!

  ▲ 何主任对患者咨询的问题一一作答

  在最近一次健康信息服务活动中,除了何主任的“精神科咨询”起初无人问津外,其他科室咨询台前却门庭若市,但当何主任解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疾病都属于精神疾病时,患者才陆续开始咨询。其中有一位睡眠障碍的患者,何主任说,对于睡眠问题大家认识还是不足,其实大部分睡眠不好的患者,都不只是单纯的睡眠问题,往往都是由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引起的。而本次咨询的患者也是因为自己离婚又担心儿子的婚事,长期的担心和焦虑,造成了她睡眠的问题,针对她的情况,以心理疏导为主,建议其多听听音乐,加强锻炼,对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再结合药物治疗,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社会的偏见,家人的不理解,以及患者自身的偏见和不重视,加剧了精神疾病的发展,只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精神疾病,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及早摆脱疾病的折磨。首先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都是一种疾病,只是作用的对象不一样,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心理,但都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其次精神疾病也是可以治疗的,经过专业精神医师的治疗,患者病情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完全康复。社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家人多一些关心和支持,患者多一些重视,这是对精神疾病较好的防治。

深耕杏林四十余载,锐意进取永无止境

  自1978年开始从事精神疾病工作到现在,何怡发主任在精神心理障碍领域已深耕细作了四十余载,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医学世界,是一个集理论知识与丰富经验于一身的精神科专家。他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老年心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病的心理诊断与心理康复治疗,尤其擅长抑郁焦虑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 上海市司法局发给他的聘书

  1999年11月,何怡发获得《上海——浅井精神卫生奖》康复三等奖,并从事多项科研工作,发表论文有:1、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岗位职业治疗康复疗效观察 《上海精神医学》 2000,12(2);2、吸烟对长期服务抗精神症药物所致椎体外系统作用的影响 《上海精神医学》 2000,12(3);3、住院精神症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上海预防医学》 2000,12(7)。参与完成的研究课题有:1、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160例临床分析 《临床精神医学》 1994,1(1);2、社区家庭敢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 《临床精神医学》 1996,6(4);3、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上海精神医学》 1998,10(2)。

  ▲ 参加精神科学术会议和神经医学推进论坛(日本东京2014.2)

  ▲ 参加心理创伤与心理健康学术会议(日本大阪2014.10)

  ▲ 参加日本东京精神医学高端论坛(2016.3)

  医学知识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它的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因而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在何怡发看来是永无止境的,对于精神科来讲更是如此。为此他不仅在专业上锐意进取,多次进修学习;还经常参加国际与国内精神疾病相关的学术会议与论坛会,进行交流与学习,曾多次赴日本参加学术会议与论坛会,如2014年2月,应邀参加日本东京精神科学术会议和神经医学推进论坛;2014年10月,应邀参加日本大阪心理创伤与心理健康学术会议;2016年3月,应邀参加日本东京精神医学高端论坛等。

  小贴士

  为切实帮助患者解决“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特开设精神科门诊,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何怡发副主任医师和王定省副主任医师,将于每周一、四全天定期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坐诊。这对疑难精神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顽固性失眠、焦虑症、酒精依赖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就诊机会。

  专家简介

  何怡发 副主任医师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精神科特需专家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 上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专业擅长:擅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老年心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病的心理诊断和心理康复治疗,尤其擅长抑郁焦虑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上一篇:朱晓江教授:师出名门博学笃行 柳叶精刀妙手仁心

下一篇:人间正道是沧桑 (系列二)| 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姚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