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如: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一般情况下,我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1、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病因有: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②颅底畸形、脊髓病、肿瘤;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④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
2、前庭性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体位、视线调节和空间定位感觉等的平衡反应。病因有: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双侧前庭病;②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③天幕下肿瘤。
3、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小脑本身或与小脑有关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姿势和步态异常、协调运动障碍等。病因有:①遗传性;②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④炎症性如急性小脑炎、脓肿;⑤中毒如酒、食物、药物、有害气体;⑥外伤等。
4、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病因有:①肿瘤;②炎症;③血管病等。
有些得了共济失调的人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有的患者会出现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所以患者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科学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共济失调患者需要做详细的病史检查、体格检查,此外还有辅助检查,如心电图、 脑电图、血液检查、核磁共振等精确诊断,在排除其它疾病后,根据症状跟体征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诊疗。
共济失调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肢体功能锻炼。
西药治疗共济失调:
可用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国内有应用TMES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晚期共济失调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外科手术治疗共济失调:
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部分枕骨减压,缓解颅内张力,改变脑内环境,改善脑水循环和血液灌注,被植入的枕动脉与脑皮质间形成吻合血管网,以增加供血,使细胞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手术多采用枕动脉小脑移植、血管松解、后颅窝减压、枕肌贴敷术治疗方法,以恢复和增加小脑供血,求得小脑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
训练肢体的协调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协调关节的灵活性,从而达到平衡身体的协调性的效果。
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治疗方法的选择首先须确定自己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相关病因,对症治疗,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比如有脑血管病就要针对脑血管病治疗,有炎症的要根据炎症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就要调节自身免疫,有肿瘤就要进行手术的切除。
共济失调能否恢复的关键在于早期的治疗,建议患者及早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科学诊疗,根据医生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另外,共济失调患者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减少肌震颤加重的诱发因素,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蜂蜜,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以上就是关于“共济失调的治疗”的详细介绍,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