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病因

2018-09-08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人体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当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多种病因引起的。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因此,共济失调的病因首先要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病因有: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颅底畸形、脊髓病、肿瘤;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④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为运动的调节中枢。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病因有:①遗传性;②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④ 炎症性如急性小脑炎、脓肿;⑤中毒如酒、食物、药物、有害气体等;⑥脱髓鞘性;⑦发育不全或不良;⑧遗传性;⑨外伤;⑩钙化;⑾畸形。

  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体位、视线调节和空间定位感觉等的平衡反应。病因有: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双侧前庭病;②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③天幕下肿瘤。

  大脑性大脑型共济失调: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多是由于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所引起的。

  临床上一般说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有:

  1.初期: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

  2.中期: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产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感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

  3.晚期: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轮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睡不醒。

  以上可以看出,共济失调严重者可丧失运动能力,很难自主生活,这必将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大的压力。因此,当发现有共济失调症状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好好检查一下,确定病情及时治疗。

上一篇:小脑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下一篇:怎么治疗小脑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