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脑卒中的救治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得以避免生命危险,但依然不得不面对后遗症这一严酷现实。卒中后遗症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临床统计表明,卒中后约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超过40%的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在溶栓取栓、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减轻乃至避免并发症,已成为卒中救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张静波主任受邀出席上海卒中学会年会
▲ 上海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10月27日“上海卒中年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神经病学论坛”隆重开幕。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主任张静波代表医院受邀出席。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办,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医院的著名专家到场,紧紧围绕脑卒中康复的热点问题,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展开讨论、分享和交流。
针对会上提到的经颅超声刺激、经颅磁刺激(TMS)等新技术,张静波主任谈到,经颅超声刺激临床进步空间还很大。经颅磁刺激目前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刺激、代偿神经细胞,来平衡患侧和健侧兴奋性,以达到恢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的目的。
▲ 张静波主任日常工作照
谈到TMS的具体的临床应用,张静波主任认为,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严重颅脑损伤后的意识障碍有着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植物状态(近年来已更名为无反应觉醒综合征)和微意识状态的患者。
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TMS-EEG),能最大可能地激活大脑皮层的电生理活动,增强神经环路效能,起到进一步改善患者意识情况的目的,甚至是实现促醒的可能。
张静波主任还表示,TMS技术的进一步深耕和发展,将为脑神经康复注入新的活力。
受聘神经康复分会委员 助力神经康复医学
10月28日下午,上海卒中学会神经康复分会(筹)正式成立,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主任张静波接受分会聘任,担任委员,为期四年。
▲ 张静波主任受聘担任委员
上海卒中学会神经康复分会(筹)以“公正、开放、民主”为宗旨,聚焦卒中早期或超早期康复评估与治疗,倡导由神经内科主导的模式开展工作,把卒中早期康复真正落到实处,以完善卒中救治全流程管理,同时进一步促进神经内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繁荣上海卒中学会的学术文化,为上海市神经康复人才打造和谐互通、交流进步的学术平台。
上海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表示,脑卒中的全程康复应该从脑卒中的急性期开始启动,关注脑卒中引起的各项功能障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神经康复,建立全程完整的康复链,并且建立多中心RCT研究和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体系,重点关注新型康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争取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并辐射全国、甚至全球的卒中后早期康复专家共识。
▲ 与会人员合影
作为分会委员,张静波主任在感谢上海卒中学会、感谢神经康复分会信任的同时还谈到,今后分会将依托这一平台,不断加强人员学习培训,促进沟通交流,把握学术前沿动态,不断加强神经康复基础及临床科研,开发、转化更为有效的临床康复策略,以帮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实现康复愿望,回归正常生活。
此外,张静波主任还谈到了早期康复治疗在医院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助力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升康复效果,还能提高神经内科床位使用率,助力神经内科DIP学科管理,提升医院能级,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张静波主任表示,将依托上海卒中学会,持续推进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也希望全上海乃至全国的同行都能参与进来,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神经康复医学的前沿技术,为卒中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