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病夏治,事半功倍。炎炎夏日阳气盛,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欢迎。随着气温逐渐攀升三伏天的将至,又到一年“冬病夏治”时。笔者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见到中医科副主任赵宇兰时,她正忙着穿梭于各诊室之间,跟患者沟通交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和服务。
▲ 中医科赵主任忙于为病人诊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三伏疗法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在人体穴位敷以芳香走窜、开窍通络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不仅让中医药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也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块瑰宝在国外遍地开花,大放异彩。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赵主任介绍到“冬病夏治”的原理出自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如书中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之时,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驱散体内湿寒、散寒通络,在临床上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尤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以使到了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身体抵抗力。“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对症施治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冬病夏治’疗法已经开展多年,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全面丰富的治疗方式,如穴位贴敷、拔罐、灸法、中药涂擦、推拿、红外线治疗等10余种方法。”赵主任侃侃而谈,“服务广泛而全面,医生会针对患者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治疗。”根据因人而异、因人施治的原则,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调经络的作用,来增强免疫力。
▲ 冬病夏治贴敷药粉及督灸
1、三伏贴
是一种顺应时节开展、典型而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相应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膏药,刺激穴位及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尤其适宜治疗或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肺病、亚健康等病症。过程无创无痛,使用方便,适合大多数人,一般建议7-10天到为一个周期。
2、督灸
是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的一种灸疗方法。通过督灸隔药或隔姜灸,能够很好地起到补益元阳、祛邪扶正、条畅气血的功效。
3、拔罐
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现象及原理,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强淋巴循环。具有防病治病、强壮身体、散寒祛痰的功效。尤为适宜虚寒湿脾、阳气不足、体寒怕冷的人群。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赵主任介绍道:“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在跨越数千年的长河中,‘冬病夏治’疗法不仅也得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症的治疗。”具体来说,其适应症可分为如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腹泻、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肠病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性疾病。
3、疼痛性疾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4、耳鼻喉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小儿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肠胃功能失调食少腹泻等。
6、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产后失调等。
7、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等。
8、增强及调理体质:
体虚易感、免疫力低下、阳虚体质、疲劳综合征、手脚凉等其他病症。
赵主任还强调: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治及进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须注意
第一:“冬病夏治”也不是“万金油”,部分人群是不适宜的,如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及2岁以下的幼儿,皮肤容易过敏、敷贴处皮肤长有疱或有破损者等。
第二:饮食方面:治疗后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但不能直接饮用冷水,食用冰西瓜、冷饮等,避免喝浓茶。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影响治疗效果。
第三:注意保暖:切忌贪凉,不要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因为治疗后毛孔大开,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腕、肘、肩、膝等部位。治疗回家以后不要马上洗澡,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为宜。
第四:生活起居:治疗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可以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注意不要太过激烈,宜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时间,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
第五: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2023年三伏日历
头伏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2023年的“三伏”即将来临,长达40天,更是进行“冬病夏治”的良机。多年来,在夏季医院中医科针对性的推出“冬病夏治”活动,运用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治疗各类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失眠、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议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提前预约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具体辨证施治,不要错过“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时间
7月11日—8月19日
每周二、四下午 13:00-16:00
医生简介
赵宇兰 中医科副主任、医学硕士
●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 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东芬兰大学进修学习
● 参与编写《脊柱及四肢关节物理诊断》
专业擅长:
运用中药、针灸、艾灸、拔罐、放血、穴位注射、埋线等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头痛、面瘫、胃痛、痛经、咳嗽、肥胖等疾病。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