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 | 一封来自居委会的感谢信

2023-09-08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近日,患者袁先生的母亲徐阿婆和两位居委会干部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办公室,亲手送上精美的锦旗和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对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张静波主任、付晓芳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表达真挚的谢意。

感谢信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这封信,今日来信主要是为了感谢贵院张静波、付晓芳医师团队及全体医护人员对我辖区居民袁先生(740床)进行的康复救治和精心护理,同时也解决了一名社区老党员徐阿婆家庭的后顾之忧,自2022年9月28日以来,袁先生在家摔跤导致脑血管破裂在外院通过三次术后均送往贵院进行康复治疗,在其康复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生丝毫没有怠慢,始终是尽心尽责,通过张静波医师团队的及时救治康复治疗,不仅挽回了袁先生年轻的生命,还让他重拾了信心,由于袁先生不能自理,徐阿婆又年老体弱,无法每天奔波于医院看望儿子,张主任、付医生和康复医生张新如以及护士长李楠楠经常会主动和其母沟通,隔三差五的让徐阿婆了解其儿子的状况,这些都看似很小的举动却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患者家庭,两位医师及全体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一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当代医生的职责操守和医道本色。感谢贵院领导培养出像张静波、付晓芳这样的优秀医生和优秀团队!感谢贵院领导对社区建设的大力支持!衷心祝愿贵院全体医护人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此致

敬礼!

长宁区新泾镇绿五居委会

二零二三年八月十日

▲ 家属送来精美锦旗

  男子动脉瘤破裂昏迷 张静波主任力阻并发症“化险为夷”

  2022年9月下旬,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收治了一位因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昏迷的患者。患者袁先生46岁,与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大家相互扶持,虽然经济上并不宽裕,也算过得和和美美。去年9月7日凌晨,患者在家中跌倒昏迷,被母亲徐阿婆发现后拨打“120”急送就近医院。手术后,待病情稳定,在亲友的推荐下,患者转至医院7A病区进一步治疗。

  刚入院时,袁先生处于中度意识障碍状态。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患者意识障碍、长时间卧床伴咳痰能力差,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发生了多重耐药菌性肺炎。这种情况非常棘手,张静波主任团队,重症监护病房、医学影像科等为患者开展了多次多学科会诊评估后,转入9楼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手段,多次病原菌培养,反复调整抗生素,逐渐控制了肺部感染。

▲ 张静波主任分析患者病情

  到了2022年12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主要生理指标都控制较好,但意识状态并未如预期出现明显好转,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张静波主任立即警觉起来,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开展有针对性检查后发现,其双侧脑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积水。

▲ 患者双侧脑室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

  张静波主任讲解道,动脉瘤破裂之后往往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现出血的情况,脑积水属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重度脑积水可造成持续颅内高压状态,造成严重后遗症。发现了造成意识障碍的原因后,及时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后,患者返回7A病区继续治疗。

  张静波主任及管床医生付晓芳为患者悉心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对症及营养神经内科治疗。“小袁,手臂抬起来”、“小袁,眼睛睁开往左边看”……今年2月7日,昏迷近5个月的袁先生终于醒了过来。

  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成功苏醒 优质周到服务获家属认可

  患者已经苏醒,张静波主任立即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巩固“胜利果实”,同时,联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高压氧科等为患者开展运动功能康复和高压氧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先生各项神经功能都开始慢慢恢复了,徐阿婆又惊又喜,连连称赞张静波主任及付医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考虑到患者母亲徐阿婆年事已高,还要照顾居家的丈夫,张主任和付医生一有时间就通过手机视频和通话,与徐阿婆沟通袁先生的病情及康复状况,让老人宛若亲身在病床旁一样。付医生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徐阿婆起初并不会用微信更不会打字,后来她为了与医生保持沟通,在很短的时间想方设法学会了笔画输入法,这印证了母爱是多么伟大。

▲ 张静波主任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

  袁先生体格壮硕,体重超过200斤。他生病卧床期间身体无法活动,要完全依赖他人帮助。要做好照护工作,对护理人员和护工来说是“沉甸甸”的大难题。李楠楠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持频繁为患者翻身,保证床铺干燥和清洁,避免出现压疮。袁先生苏醒后,一度情绪低落,病区护理人员经常与他交流,让他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同时也会向他介绍一些恢复较好的病例,让他看到康复的希望。“他经常会对我们眨眨他大大的眼睛,仿佛在回应我们,一定努力,一切都会恢复起来的。我们医护人员都很喜欢他。”李楠楠护士长讲到。

▲ 护工奚雪梅扶袁先生起身

  病区护工奚雪梅在袁先生的苏醒康复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患者入院早期,她时常要在夜深人静时为患者翻身,帮他完成大小解等,既要完成工作,又要尽量避免动静太大影响其他患者,一通操作下来,汗湿了衣服也毫无怨言。

  居委干部为热心“老党员”表心意

  正是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袁先生的病情迅速好转。而牵挂着他的,不仅有家人,还有其居住地所在的长宁区新泾镇绿五居委会干部们。

  原来,徐阿婆是一位有5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这些年来,她时常尽自己所能,为左邻右舍贡献“余热”。大伙儿都知道徐阿婆热心肠、心直口快、行动力强,社区里很多大小事务就由她出面与居委会打交道。

  一来二去,居委会干部们都和徐阿婆熟络了。得知袁先生不幸身患重病,居委会一直想方设法安慰徐阿婆,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袁先生苏醒后,一位居委会干部没顾上自己还在生病,托徐阿婆带了鲜鱼煮汤给宝贝儿子补身体。

  袁先生恢复越来越好,徐阿婆多次夸赞张静波主任团队和蓝十字脑科医院优质到位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在了解老人的想法后,居委会干部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8月上旬还专程陪徐阿婆来到医院,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和锦旗交到院办。

  母子情深 医者为之动容

  8月31日,袁先生自己推着轮椅来到病区走廊“散心”,虽然移动速度不快,转动轮子的双手却格外平稳有力。徐阿婆轻抚着爱子的脸庞,袁先生也用手抚摸着慈母饱经沧桑的脸颊。

▲ 母子情深

  相伴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此情此景,让大家为之动容。管床医生付晓芳感慨道,作为一名医生,常闻人间百态,常见人之生死,但医学是温暖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能看到患者逐渐康复,精气神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

  专业的诊疗护理,让患者摆脱身体的伤痛;而真诚优质的服务,则可以温暖患者的内心。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在致力于创建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脑科医院的同时,始终秉持“满意是基础,感动是目标”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服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不断改进就医体验,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

  知识科普

“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带了“瘤”字,但并非实质性的肿瘤。它实际上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由于动脉瘤的瘤壁比正常的动脉管壁脆弱,一旦血压增高或局部血流冲力加大,往往容易发生破裂。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其危害性不容小觑。援引《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数据,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加之颅内动脉瘤往往病程隐匿、起病突然,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定时炸弹”。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提质量抓安全 优服务促发展 | 我院召开2023年下半年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

下一篇:提升病历质量 强化病历内涵 | 医院“病历质量提升百日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