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苏医生、刘主任点赞!为贵院点赞!”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办收到了两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在朴实的语言和文字里,浸染着浓浓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不仅有对医院“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切身体悟和感叹,更是对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技、专注敬业、细致服务给予了赞言。
“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
▲【感谢信】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领导:
我妈妈今年95高龄了,9月26日因心力衰竭人非常难过而入院,入院检查 心力衰竭指标非常高,病情很危急,入住缓冲病房后,贵院缓冲病房的刘占卿主任带领医生护士日夜守候,积极抢救,他们精湛的医术终于使我妈的病情得以缓解好转。又将她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最后还与我们家属沟通情况,这种救死扶伤、认真负责、积极治疗、精湛医术、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的态度和作为,让我们家属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
另外,贵院4B病区苏端寿主治医师也一直在关心帮助我们,这次能再次入住贵院,也是第一时间与苏医生联系的,他非常热心,马上安排。入住缓冲病房后,苏医生第一时间主动关心我老妈的病情。他医术精湛,深得老妈的信任,老妈看到他就放心了,今天苏医生还主动联系我们,告知我老妈心力衰竭指标基本回到正常,进入了4B病区。
感谢贵院有这样的好医生,在当下家属不能探视的情况下,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为苏医生、刘主任点赞!为贵院点赞!特此去信,以表达我们家族深深的感谢感激!
患者余xx家属
2022.10.01
余老奶奶今年已经95岁了。3年前,她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到当地医院检查,行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是在劳累和情绪紧张时,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
多次辗转求医无果后,去年年底家属将她转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B病区,以寻求进一步治疗。孙晓江主任和苏端寿医生共同为她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心衰得到良好控制、身体各项体征平稳的余老奶奶,6月办理了出院手续。
不料,9月下旬,余老奶奶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加剧,同时伴咳嗽、咳痰、气喘。女儿当即联系苏端寿医生,再次将她转入蓝十字,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住进缓冲病房。
入院检查显示,余老奶奶除了患有心衰,还有多发性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腹腔肿瘤、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病情危急。苏端寿医生之前一直是她的管床医生,比较熟悉病情,因此主动申请加入到缓冲病区团队参加救治。
持续心电监护、控制液体量,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荷,利尿,抗心衰,保护心功能……当夜,在副主任医师刘占卿带领下,经过医护团队坚持不懈的抢救和守护,余老奶奶的血压逐渐平稳,尿量逐渐增多。
所幸抢救及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生命体征也已逐渐趋于平稳。随后,余老奶奶在缓冲病房隔离观察满三天后,正常转入神经内科4B病区。家属听到这一好消息,也是惊喜交加,万分激动。
▲ 苏端寿医生查看病情
“苏医生,我看到你就开心了,我看到你心就定了,我能不能在这多住一段时间!” 休息日见到苏端寿医生还跑到病区来查看病情,余老奶奶开心地说。
“感谢医院,我们选对了,谢谢你们!”
▲【感谢信】
感谢信原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妈从9月30号,走路歪歪斜斜的,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然后我马上送你们医院。
经过缓冲病区刘主任团队医生们的紧急检查,做了磁共振、抽血,然后很快明确了诊断,抓住了重点。经过一夜护士医生的抢救,第二天就可以吃饭,吃的好,精神好,走路一个人走的很稳,真的一下子好了好多、好多,我们全家非常高兴。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这里的所有医生和护士给我妈全力的照顾,尤其是刘主任,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来医院看望我们。
最终,我要感谢王玉霞教授、张静波主任以及缓冲的全体医生护士。
感谢医院,我们选对了,谢谢你们。
患者 蔡xx家属
2022年10月2日
76岁的蔡奶奶国庆前夕无明显诱因突发行走不稳,口齿稍不清,右侧口角流口水。家人以为是睡眠不足的原因,也就没怎么上心。谁知道两天下来,蔡奶奶的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得精神差,全身乏力。
为了老人家的健康,求医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经神经内科特需专家王玉霞主任首诊后,因病情需要迅速办理入院手续,并转入缓冲病房进一步治疗。
蔡奶奶既往有脑梗病史,查体时不配合,而且昏睡,精神差,言语欠流利。副主任医师刘占卿当即决定为她完善头部磁共振、血管彩超、血液生化等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 刘占卿医生带领医护团队查房
因送医果断,确诊及时,在经过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一系列治疗后,蔡奶奶状态明显好转,已由缓冲病房顺利转入神经内科7A病区,由神经内科张静波主任继续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
目前,老人家恢复良好,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一封封感谢信,一颗颗感恩心。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肯定,更饱含着对医院的信任,鼓舞、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