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付出如春风细雨,点滴地温润了我们患者的心......"

2020-12-17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0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9楼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元老伯(化名)即将出院,其媳妇赵女士(化名)将一封感谢信郑重地交到了护士长侯桂珍的手里。赵女士本人是上海某知名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能获得同行的认可,这封感谢信显得格外有分量。


感谢信

感谢信

  我是贵院9楼神经内(外)科监护室X床患者元老伯(化名)的家属,我们于2020年7月21日由XX医院转入贵院。当初转入贵院是由XX医院介绍而来,刚入贵院的时候,其实心情非常忐忑,不知道后面的路会怎么走,但是当与李鲁萍主任初次见面,看着她亲切和蔼的样子,一颗悬着的心马上放下了一半。李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患者,能接受李主任如此亲切的接待,心里面暖洋洋的。从入住监护室到如今,已经历时四个月了,在这四个月中,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团队的力量及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性;我是上海XX医学中心的一名医护人员,作为同行,我深知大家工作的辛苦,也明白时刻保持微笑温柔地对待病人其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贵院的这个科室,我看到了每个人的笑脸,体验到了每位工作人员的温柔与耐心,这种态度,值得我好好学习并发扬到我的工作中去。

  其次,我也看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当初转院的时候我们(指患者)几乎没有自主呼吸,XX医院告知可能会永远都脱离不了呼吸机,当初我们家属是比较灰心的,但是李主任给了我们希望,在短短的四个月中,患者已经基本可以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了!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是医护人员无数次反复的尝试,反复调整治疗方案,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的成果!

  想当初我们(指患者)从XX医院转院过来的时候,尾骶部、脚后跟到处是压疮,很多压疮是深度的,创面已经发黑发烂,但是进入贵院之后的两周,所有的压疮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作为医护人员,我深深地了解到压疮的康复,没有捷径,最重要的就是护理,这种压疮恢复的速度,包含了他们科室所有护理人员和护工阿姨的心血!

  在一次探视的过程当中,我也目睹了他们的侯桂珍护士长指导护士和护工工作的整个过程:护士长的态度非常和蔼,非常的专业,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护士和护工护理注意要点,这点也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整个住院过程当中,真心地非常感谢李鲁萍主任及其团队为我们的患者所做的一切的努力,他们的付出如春风细雨,点滴地温润了我们患者的心,他们用真情付出,赢得患者的绝对的信赖!

  感谢贵院!感谢贵院有如此好的医护团队,感谢李鲁萍主任、查峰医生、董浩杰医生、侯桂珍护士长、大王阿姨及所有的工作人员!

  感激!感谢!感恩!

  患者家属

  2020年12月10日

  亲友聚会时噩梦降临

  时间回拨到2020年7月,年逾八旬的元老伯刚从外院被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9楼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时,包括赵女士在内,老人的亲属心情是沉重的。入院时,元老伯意识丧失,经口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仅有3分,为重度昏迷状态,而外院医生此前对元老伯的病情预后评估也并不乐观。

  2020年6月下旬的一天,噩梦突然降临到了元老伯身上。当天,元老伯在参加聚会时起身如厕,看上去并无异常。5分钟、10分钟、15分钟……随着时间推移,亲友仍然不见元老伯从洗手间出来,便敲门询问。见久久没有回应,立刻感到大事不妙。破门进入后,但见元老伯瘫坐在地,呼之不应,四肢软绵无力。

  120急送崇明当地就近医院后,患者呼吸渐渐微弱,立即行气管切开插管,并送去体检,头颅CT提示为脑干出血。脑干是脑神经核集中的区域,脑干网状结构则是维持清醒状态的重要结构。当脑干受损时,可出现脑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意识障碍等。因此,脑干出血是一种重症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总体预后较差的特点。

  考虑到当地医疗条件限制,亲友即刻把昏迷中的元老伯随后被转院至上海市区医院救治。

  “永远脱不了机”的患者成功脱机

  经过一个月的保守治疗,元老伯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需要依赖呼吸机辅助进行呼吸。由于长时间的卧床和呼吸机使用,患者开始出现肺部炎症感染。

  “当时我们也询问了一些医生专家,都表示这种情况预后不乐观,甚至有医生认为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呼吸机了。”赵女士表示,正当大家都感到非常沮丧之际,医院建议将元老伯转院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找9楼重症监护病房李鲁萍试一试。

  病患家属通过多渠道了解并到现场“踩点”调查了一番。他们亲眼所见,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不仅有各类先进的器官功能支持仪器,还配备了高水平、业务能力全面的医疗队伍,能对像元老伯这样的危重症患者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各种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干预解决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凭借李鲁萍主任在专业领域三十多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由她领衔的团队在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和呼吸机脱机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治疗方案体系和技术特色。

  怀着忐忑的心情,病患家属与李鲁萍主任取得了联系。李主任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和不厌其烦的态度,终于打消了家属的疑虑,将元老伯转院至蓝十字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刚收治入院时,元老伯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只有3分,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且在CT检查时发现双肺背侧对称分布大片实变通气不良灶,合并支扩及炎症,肺部感染较为严重。

  李鲁萍主任和团队骨干查峰医生首先通过药物治疗、纤支镜灌洗检查等控制住炎症。随后,经过对元老伯身体状况的审慎评估,在其入院一周即开始实施呼吸机脱机,以求尽快促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团队骨干查峰医生为元老伯查体

▲ 团队骨干查峰医生为元老伯查体

  当然,对于长期依赖人工通气的患者,呼吸机脱机肯定不能一“脱”了之,盲目操作可导致脱机失败,增加死亡率。针对元老伯的情况,李鲁萍主任团队,从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力,改善外周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前、后负荷等多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积极为尽快撤机创造着条件。第一周从一天分数次脱机2小时,慢慢延长至6小时;第二周从6小时延长至12小时……由于脱机过程中患者很可能出现意外的氧饱和度低、高碳酸血症等突发状况,处理不慎将直接威胁生命,李主任团队在本就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对元老伯开展了重点监护,确保整个治疗过程万无一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元老伯终于在入院两个月后,成功摆脱了呼吸机,恢复了自主呼吸功能,为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院时,元老伯的肺部感染已获得明显改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已上升至11分,意识状态有一定恢复。后续,元老伯将转至其他医院做进一步康复治疗。

  优质服务令同行暖心

  除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入院前,因长期卧床不能翻身,元老伯骶尾部、腿部等处还有多处压疮形成,其中骶尾部面积较大,大小约5厘米*6厘米,伤口大面积溃烂感染,并伴有恶臭,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溃烂至骨头,治疗就会更加困难。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侯桂珍和护士们一起,亲力亲为,天天为患者的压疮清洗换药,同时还叮嘱责任护士及护工必须每间隔两个小时给患者翻一次身,以免压疮加重。专业的护理操作很快见效,元老伯的压疮面积开始缩小,长出了新鲜的肉牙组织,并最终伤口愈合。


李鲁萍主任通过微信与家属保持沟通

▲ 李鲁萍主任通过微信与家属保持沟通

  探病时,元老伯的儿媳、同样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赵女士有时正巧亲眼看到护理过程,专业规范而又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她十分感动。

  前段时间,由于新冠疫情开始反弹,医院一度暂停了家属探视。李鲁萍主任团队几乎每天通过微信等与患者家属保持紧密沟通,这样抚慰了家人的不安和焦虑。“我自己也是医护人员,深知在疫情防控期间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肩负的重担和压力。李主任团队在百忙中还这样为患者和家属着想,真的非常难能可贵。”赵女士评价道。

  在元老伯出院第二天,元老伯的家属再次送来一面精美的锦旗,感谢李鲁萍主任团队为患者提供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用“医德高明高尚创奇迹 护理精心细心有爱心”的感言,高度评价了李鲁萍医护团队。


患者家属赠送锦旗并与李主任团队合影

▲ 患者家属赠送锦旗并与李主任团队合影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着全院病情最复杂、最危重的患者。长期以来,李鲁萍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始终坚守“医生是信徒,信仰生命无价”的座右铭,为像元老伯这样的危重患者,筑起了捍卫生命的坚固防线!

上一篇:在这里,87岁多发性腔梗老妈变得 “容光焕发” ——守护好这些特殊的病患,需要优秀的护理团队

下一篇:医德高尚暖人心,关怀备至似亲人——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科优质服务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