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20日第二届智慧医疗与康复大会暨第五届脑机接口论坛在江苏省昆山君豪酒店举行。大会指导单位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来自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近20家企业,共3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主任应邀参会并做专题报告。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万遂人教授致开幕辞
开幕式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万遂人、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杜文莉分别致辞。万遂人在会上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为繁荣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希望与会专家通过此次大会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各领域的深入探讨、思辨、交流,从而对推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为促进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可行方案。杜文莉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信息。她指出,人工智能与医学、脑科学的交叉研究是信息学院人工智能方向的一个特色,并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推进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康复技术研究的交流。大会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大会主席金晶教授主持。
▲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杜文莉教授致开幕辞
▲ 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院士做大会报告
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蒲慕明院士出席会议并做了大会报告,报告中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大脑神经调控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大会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等50多位专家围绕智慧医疗和康复的主题,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了学术报告。本次大会共有十个平行论坛,论坛报告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康复领域结合发展,鼓励和推动多科学、多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本次大会旨在促进国内智慧医疗和康复方向的交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及康复领域的应用。本次会议聚焦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沿和热点,开展学术探讨交流,鼓励和推动多学科、多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潘仁龙主任以《慢性意识障碍脊髓电刺激治疗》为题做专题报告
会上,潘仁龙主任以《慢性意识障碍脊髓电刺激治疗》为题详细介绍了慢性意识障碍脊髓电刺激治疗的背景、技术操作流程以及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
潘仁龙主任指出,严重的脑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当意识障碍持续超过28天,患者可被诊断为慢性意识障碍。我们常说的“植物人”,在医学上被称为“植物状态” (Vegetative State,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植物状态患者数量已超过100万人,每年以7-10万人的速度递增,且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年发病率为25/10万,脑外伤引起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病率为4/100万,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使整个家庭和社会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而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不但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再次威胁生命,因此,如何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已成为很多神经外科专家研究与治疗的重点。研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植物人”里,有相当部分可能处于微意识状态 (Minimal Conscious State,MCS),如果及时被筛选出来,通过神经调控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是有机会被促醒的。
▲ 潘仁龙主任在作主题发言
所谓神经调控,是在神经(脑、脊髓及周围神经)层面,利用植入性技术,依靠电或化学手段来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科学。相对于原先的毁损和切除而言,它重点强调的是调控,也就是该过程是可逆的,治疗参数是可被体外调整的。神经调控借助植入设备(电极和泵),通往电刺激和药物来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脊髓神经电刺激 (SCS) 等。SCS 技术具有微创、可逆的优势,并可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治疗参数的调节,对长期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SCS技术被更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中国应用该技术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案例也越来越多。
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SCS),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置入脊髓硬膜外上方,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增强神经电生理活动,增加脑血流、脑代谢,调节神经递质活动。这样不仅能改善脑循环,还能兴奋大脑皮层,促进患者神志清醒。
▲ 潘仁龙主任在作主题发言
脊髓神经电刺激手术的患者评估过程至关重要,潘仁龙主任表示:“60%患者筛选,30%参数程控,10%手术”。根据《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开展SCS促醒治疗应建立由CRS-R量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及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减少由于患者意识波动、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临床评定者经验不足所导致的临床误诊。
昏迷患者尤其是“植物人”患者能否被促醒,除了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严格的评估,潘仁龙主任还强调,其促醒的时间窗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较佳治疗时间窗内进行促醒治疗,即患者在经过急性期抢救后,超过28天以上,经过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无效,GCS评分在8分以上者。脑机接口病人执行两分率任务的识别准确率达到50%,其体温正常,身体无炎症反应,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就要及时进行“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治疗,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患者越不利。其中,潘仁龙主任提出的“脑机接口病人执行两分率任务的识别准确率达到50%”的创新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重症脑部患者的促醒工作,依托医院脑专科资源优势,并配备了目前国内先进的评估及促醒医疗设备,在昏迷患者促醒,特别是“植物人”患者的促醒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医院应用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CS)对“植物人”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后,其促醒率明显得以提高。
▲ SCS微创手术后,昏迷患者成功被促醒
潘仁龙主任介绍,今年医院已为7位符合手术指征的意识障碍患者开展了SCS手术,其中3例封闭气管,2例意识清醒,2例昏迷病人恢复到浅意识状态,目前康复中。
目前,医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脊髓神经电刺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期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首先需完善患者各项检查,查明其昏迷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使用脑干促醒的联合用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再应用 ‘脊髓神经电刺激术’ ,更好地对长期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
最后,潘仁龙主任表示,慢性意识障碍在国内外医疗界都是一个难题,对于长期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所以,我国神经重症昏迷促醒专家提醒广大患者不要陷入“植物人快速苏醒的误区”,更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能够使植物人快速苏醒的广告。SCS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昏迷促醒技术,也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调整参数的电刺激才能够促醒患者,我们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家属要有充分的耐心观测患者出现一步步可喜的变化,并最终体会患者清醒的喜悦。
医院已开设重症促醒门诊,专注于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
为了帮助昏迷患者更好地进行促醒,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门开设“神经重症促醒专病门诊”。并由潘仁龙主任领衔,建立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综合促醒与神经康复团队,依托医院脑专科特色资源优势,整合擅长综合促醒的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擅长危重症救治的神经重症专家生命支持稳定病情,擅长脑功能客观功能评估专长的神经生理学家、神经影像专家,擅长言语、运动等康复的康复专家等,进行多学科专家协作诊疗。
▲ 医院已开设神经重症促醒专病门诊
“神经重症促醒专病门诊”涵盖重度颅脑外伤、脑积水、颅内感染、癫痫持续状态、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等所致的急危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手术后恢复脑功能,尽快使 “植物人” 患者促醒,通过脊髓电刺激唤醒等新技术,配合亚低温、颅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肠内营养支持、控制肺部感染等治疗方法,对气管切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可有效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
作为国际JCI认证医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立足医学前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钻研脑科疾病前沿相关课题,开拓了一条独特的人才、技术、科研与临床的融合之路。通过此次学术盛宴,智慧碰撞、成果共享,将有力推动蓝十字脑科医院在神经重症昏迷促醒研究领域、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