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李玉)公共场所不谈论患者病情,实行“一人一诊室”,诊室门装上闭门器,医务人员随时巡视;候诊电子叫号屏隐去患者的部分个人信息;为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医疗伤害,教导全院职工及患者规范洗手;医院推行5S精细化管理,病房一室一巾、一床一巾,每个角落纤尘不染,各类物品归类整齐、标识清楚,连电脑键盘都须每日用消毒纸巾擦拭,并做好清洁记录……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进入了创建JCI(国际医院标准)认证窗口期。
作为全球医疗界的“金印章”,JCI是“质量”和“安全”的代名词,是世界公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的最高标准,代表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为构建质量持续改进的优质品牌医院,打造国际水准医疗服务,该医院从去年6月开始备战JCI,通过全院齐心协力争取一次通过验证。
“就诊流程清晰了、医患沟通顺畅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环境更舒适了!”自JCI认证行动进行以来,无论是医疗服务的日臻完善,还是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医院每个角落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尝到了这种“精细化诊疗规范”的甜头。
院方介绍,“JCI是国际上最严格、最精细、安全的医疗标准。”对照第六版JCI标准的14个章节、298条标准、1198项可衡量要素,医院自启动JCI认证,便开始了“扫荡式”与“自虐式”的问题稽查与规范优化,对所有病历进行梳理完善,共修订完善全院性制度、部门及科室制度800多项,完成质量、流程细节改进1100多项,改编应急预案、操作规范、临床指南、法律法规、手册等2000多项/册,开展大大小小的培训与演练1000多场次。
通过制度化和信息化,对150多名医生制定详细权限,确定了报告书写、危机值上报等制度;根据出院诊断排名前六位和门诊前五位病种,制定了全院性六大临床路径指南、五大门诊诊疗指南,各科室制定了优先级质量改进项目,引导医生合理检查,行医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变。在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患者看病负担也大大减轻。
术前暂停确认(Time Out)流程已在手术室全面推行。每一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其麻醉前神志清醒时,由手术医生主持发起,所有手术医务人员参与,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拟实施的手术方式、手术/有创操作部位等相关内容,准确无误后才能开始手术,以保障患者安全。
JCI最大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安全的重视。为此,医院从“看得见的标准”向“看不见的内在信息流程”改进。如在患者入院告知中,明确防止跌倒风险措施;采用“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日”的身份核对方式;凡接转患者均需有院内交接记录;院内所有的设施设备都有清楚的标识,并清楚划分放置区域;在每个卫生间都安装了紧急呼叫铃,连普通清洁工都学会了心肺复苏抢救,随时应对可能出现在身边的危险。
医院不遗余力增强消防安全,连续搞了多次消防演习,完全模拟真实的火警状态。火灾发生时,先灭火还是先运送患者,500多名不同方位的医院员工该怎么行动,所有员工都必须了解自己的职责。每一个病区都配置了消防装置与粘贴标识,成立了专门的灭火小组,与院内的微型消防站里应外合,“专人专责”,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RACE灭火程序,每个楼梯口的每扇门处于闭合状态,确保由里往外一推即开。
从患者进院到出院,一切都以患者的个人感受为考量。在大厅,有便民服务台,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为每位患者仔细测量生命体征与跌倒评估,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内心感受。门诊大厅工作人员说,“如果在病区走廊见到行走不便的患者,我们总会给予关注,鞋子是否是防滑的、贴墙是否扶着扶手,叮嘱家属陪护或者责任护士直接陪护。”
医院的诊疗服务还延伸到院外,增加对出院患者的随访、随问、健康指导、康复情况的持续追踪以及满意度调查。一系列的改变不仅让医护人员感觉工作流程更顺畅了,连患者回院复诊时也反馈,医院的服务变得很温暖了,“医生电话都打到家里问候病情”。
前不久,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在参观调研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后,纷纷赞赏医院的指导思想、医技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完全不逊色于公立医院,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树立了“样板”、“标杆”,尤其使社会办专科医院更具有竞争力。
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左焕琛夸赞:蓝十字脑科医院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短短十年里,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社会办医院一样能够创出品牌。
JCI所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与国际接轨,还有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安全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让患者享受到安全、可持续、国际水准的高品质医疗服务,让医院的规范服务充满人文关怀,让病房成为讲述生命、情感、人性故事的地方……
原文链接:
http://www.sh.chinanews.com/yljk/2018-09-24/45359.shtml
原文来源:中新网上海|在北京时间2018年09月25日 23:30:00的网页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