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2025年“蓝十字大讲堂”第四期顺利开讲。本期讲堂聚焦肿瘤与康复领域前沿,由3B肿瘤科主任侯安继博士与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沈志祥博士联袂主讲。潘耀良副院长出席,全院近百名临床科室主任及医护骨干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与。医务科科长朱细海主持活动。
▲ 侯安继博士正在讲课
侯安继博士以其在实体肿瘤化疗和中医治疗领域的丰富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肿瘤化疗基础知识”。他从化疗的分类(如根治性/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切入,系统梳理了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类药及生物制剂等常用抗肿瘤药物。侯博士重点阐述了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科学处理策略,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坚持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为与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
▲ 沈志祥博士正在讲课
沈志祥博士则围绕“脑卒中后痉挛的管理”进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重组导致的非随意性运动障碍,典型表现为运动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刻板的运动模式(如典型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其病因多样,涵盖脑卒中、脑损伤、癫痫、脑瘫、帕金森等中枢性疾病,以及部分周围性神经肌肉疾病和生理性因素,核心机制在于多层级神经调控失衡。沈博士从痉挛概述、解剖生理基础、发生机制、科学评定到综合管理策略五个维度展开,特别强调应将痉挛视为脑卒中恢复的必经阶段,以“管理”思维替代单纯的“治疗”思路,并指出神经可塑性是功能恢复的核心机制,早期干预(包括手术取栓和及时康复介入)至关重要。
▲ 互动交流
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氛围活跃。两位专家准备充分,课件精良,奉献了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与会医务人员热情投入,认真聆听,并踊跃就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讲师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蓝十字大讲堂”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深入推进“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的重要举措。其宗旨在于:通过院内专家骨干分享多年积累的特色技术、临床经验和前沿动态,促进内部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激发全体员工在学科建设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热情,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学院型医院”;从而持续提升各临床科室的诊疗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